川藏線雨季租車需要注意的事項
作者:admin | 發布時間:2015-07-14 | 瀏覽: 次
夏季到來,意味著將會面臨每年7—9月的川藏線雨季,此時川藏線的道路在雨水的沖刷下很多地方就會塌方、泥石流等地質災害,特別是最容易發生事故的地點:通麥天險、排龍天險,而且七十二道拐雖然鋪成了泊油路面,但是遇上下雨天,地面比較滑,而且基本都為下坡路,不好走。這段時間卻是川藏線旅游的高峰期,許多美麗的景色都在這段時間可以欣賞。行走在川藏線上,有時一塊木板可以躲過山洪的突襲,一個科學的動作可以避免雷擊,而充分的行前準備則能讓你逃過泥石流的危害……如何防災患于未然及時避險,下面來看看面對突發災害該如何采取正確的應急措施和自救攻略。
1、行前準備
要想在戶外不被突發事件難倒,行前的準備工作一定要做足,首先要有一雙舒適的防水登山鞋,雨季道路泥濘,登山鞋不僅能解放雙腳,還有利于在緊急 狀況下脫險;為了預防蚊蟲,準備一條純棉的收腳長褲也是必需的,像徒步墨脫的話很容易遇到螞蟥,穿短褲容易遭到螞蟥叮咬。還可同時準備一盒香煙,一旦不小 心遭到螞蟥叮咬,用點燃的煙熏可使螞蟥自己掉下來,煙絲還可以止血。此外,還可攜帶一小瓶白酒,緊急情況下可用來消毒。一卷紗布、幾個創可貼,以防不時之 需。
2、自救裝備
在野外,有時候一些不起眼的小物件也能起到大作用。比如一只口哨、一個強光手電筒關鍵時刻也能發揮大作用。一旦遭遇山洪或其他險情白天可以用口 哨呼救,晚上則可配上強光手電筒,引起救援人員的注意。故意穿一身醒目的亮色衣服引起別人注意,增加被救的速度及概率,但千萬不要為了時尚穿著迷彩服或綠 色行頭;攜帶軍用萬能鏟在遇到危險的時候也能發揮作用,很多驢友對萬能鏟不是很熟悉,其實戶外用品店或者網上就可買到。它的實用性在于扎營的時候可以挖 土、砍小樹枝,爬山的時候可以當爬山鎬、爬山棍,緊急情況下還可以當小頭盔,護頭用。
3、了解當地的水文歷史
川藏線沿途有些地區可能發生過自然災害,行前要搜集相關資料,對出行地的水文情況有一定的認識,了解一下當地多發性自然災害的歷史和性質,還有 當地河流分布情況,做到心中有數。如果要進山,在進山之前,向當地山民了解情況也是必需的。山區有很多護林員、獵人、農戶等,他們對當地自然災害情況的了 解都是一手資料。
4、扎營有講究
川藏線自駕,扎營是常有的事。但要避免在河床、河灘、溪邊及山谷地帶安營扎寨。川藏線沿途山區河谷最容易爆發山洪泥石流,切忌不可在此安營扎 寨。所以在搭帳篷之前,必須仔細勘察地勢,尤其是靠巖石壁越近的地方越要留意,盡量避免在凹狀的地方扎營。萬一發現滾石,應立即大聲喊叫,通知同行伙伴。
不要在泥石流多發地建營,許多石塊有被泥土包裹的痕跡,這是識別發生泥石流的主要標志,營地不要選在離泥石流通道太近的地方;在野外宿營前一定要關注宿營地當地及河流上游地區的氣候、水文情況。要選排水良好的地方,還要選好危險時可逃生的路徑。
營地一定要避風。風會迅速帶走人體的熱量,人會容易寒冷,甚至引發疾病。選在風口會打擾人員休息,大風甚至會將帳篷卷走,點燃篝火困難,做飯取暖難以保證。因此最好是在小山丘的背風處、林間或林邊空地、山洞、山脊的側面和巖石下面等地安營扎寨。
建營地時要防范野獸的侵猶。要仔細觀察營地周圍是否有野獸跡、糞便和巢穴,不要建在多蛇多鼠地帶,以防傷人或損壞裝備設施。要有驅蚊、蟲、蝎藥品和防護措施。在營地周圍遍撒些草木灰,可有效地防止蛇、蝎、毒蟲的侵擾。
營地盡可能選在日照時間較長的地方,以使營地溫暖、干燥、清潔,便于晾曬衣服、物品和裝備。平地營地的地面要平整,不要存有樹根草根和尖石碎物,也不要有凹凸或斜坡,這樣會損壞裝備或刺傷人員,同時也會影響人員的休息質量。
特別支招:7-8月份川藏線正值雨季,如果想川藏線旅游的,行前一定要了解天氣情況,以及目的地的地勢、水位情況,如遇連續下雨的天氣,不要進山。
山洪來臨之前有許多征兆,如河水變渾、水位上漲等,如果在暴雨過后山谷內傳來巨大的異響,可能是泥石流來臨的前兆。山洪來了不要驚慌,觀察周圍 情況,迅速往安全的地方轉移,切忌往順著洪水的方向跑。遭遇山洪暴發不要盲目奔逃,切忌沿著河谷奔逃,應盡量往高處走,尋找樹木多,土質比較扎實,沒有溪 流的半山上等待救援。
行程中突遇塌方、泥石流該怎么辦?
安全攻略1:
為防泥石流及塌方事件發生,行前一定要特別注意天氣狀況。雨季行走川藏線,一定要查看前一周和后一周的天氣情況,連續下雨的天氣,盡量避開。
分析川藏線路況也是很必要的,行前對川藏線各個地段路況,包括植被是否豐富、是否曾經發生過塌方或泥石流等情況做到了如指掌,對處理突發災害是 有幫助的。也可以雇傭當地熟悉山路的司機或向導,要懂得借鑒當地人的經驗。找不到司機的情況下,可請當地的村民、護林人等充當向導,提高安全系數。還有, 切忌暴雨中在山谷里行走,聽到山谷中有異響立刻做好逃生準備。
如果遇到塌方,應遠離塌方地段,并及時打電話請求救援。遇到山中無信號的情況下,可借助身上醒目的衣服、口哨等請求救援。如果遇到泥石流,立即 向與泥石流成垂直方向的山坡爬,切忌向泥石流的流動方向跑。來不及跑的情況下,就近抱住樹木往上爬,越高越好。躲到大的巖石或者樹木茂密的地方,可以減少 傷害。不要驚慌哭喊消耗體力,要想辦法引起注意,等待救援。一旦受傷,先固定受傷部位、止血,不要輕舉妄動。建議攜帶滑板盔,這個比登山盔更輕便易攜帶, 且硬度過關。可防止頭部被石塊砸傷,緊急情況下,戴上亮色的滑板盔還容易引起注意,讓自己及時得到救援。
特別支招:行前一定事先留意天氣情況,凡有暴雨或曾經在雨季發生過山洪、泥石流的地區,要么盡快通行,要么選擇一個好天氣再走。
安全攻略2:
出發前最好穿著橡膠運動鞋,攜帶輕便絕緣的雨衣。雨傘一般帶有金屬手柄,在強雷暴天氣不建議使用。身上盡量不帶金屬飾品,如鑰匙、配飾等,不在山頂或空曠的地上安營,以免遭雷擊。
如果遇到突然刮大風,應在旅游景區找就近的崗亭、景區商店等避險。在山上,盡量往山下跑,半山腰以下的護林崗、農家等可避險,來不及跑的在較深的山洞里躲避,但不要站在山洞口。在城市,到就近的高層建筑物躲避,高層建筑物一般裝有避雷針。
在戶外遭遇雷電天氣時應盡快關掉手機,把身上的金屬制品暫時放到5米以外。如果在樹林里要避開最高的樹,也不要站在樹林邊緣的樹下,臨時在樹林 的中間部位蹲下,盡量保持與樹干5米的距離。如果是自駕車,要關好車窗,與車門、車窗保持一定的距離。在船上時,要躲到甲板下的艙內,遠離金屬物品。在空 曠地方,手要放在膝蓋上,并攏腿下蹲,切忌躺在地上,能披上雨衣防雷效果更好。不能在水邊、洼地停留,以防發生山洪、泥石流。
當在室內遭遇雷電時,應拔掉賓館內的電視、冰箱、電話、電腦等電源線。關閉門窗,與門窗保持距離。不要洗澡,特別是不要用太陽能熱水器洗澡。遠 離建筑物外露的暖氣管、煤氣管等電力設備。分散旅伴,不要擠在一起,更不要手牽手。此外,保持沉著冷靜的心態也是雷暴天氣避險成功的重要因素。
特別支招:提前觀察天氣。當發現墻縫有滲水、天氣悶熱異常、濕度明顯加大,這種情況說明兩三天內一定有大暴雨,避免外出。
時時觀察周邊的環境變化。如果當天大風將地面的塵土卷起,天空亮度明顯下降,則說明雷暴天氣即將來臨。一旦發現即將出現這種雷暴天氣,應堅決避免出門,暫停戶外旅游。
遇到強雷暴天氣,在室內要關閉所有電器。如果是在戶外,要將隨身攜帶的手機等通訊器材全部關閉,盡量往地勢低洼的地區走,避免行走在空曠的地上和樹木底下。如果在山區,能找到巖石遮蔽盡量躲在巖石底下能找到山洞當然更好。
川藏線最危險的路段
川藏線自駕是在尋找一種刺激,是拿生命在旅行,就算沿途的道路多么艱難,也不能阻擋我們去追尋它的風景、去體驗這一路的刺激,不過在去之前一定要了解川藏線最危險的路段有哪幾段?
川藏線最危險的路段主要有三段,分別是通麥天險、排龍天險以及業拉山:
一、通麥天險14公里路段
位置:在波密到八一中間, 從通麥鎮算起到排龍鄉結束,共14公里。
路況:過通麥大橋后。就是進入著名地天險路段,此路段一般地小雨不塌。但大雨必塌方,但路面濕滑。而且路面開始變得松軟坎坷,旁邊的疏松山體經常有落石掉下,窄窄洶涌咆哮的帕龍藏布江,這條江發源于然烏湖、沿川藏線奔流最終匯入雅魯藏布江。
通麥天險緊靠排龍天險,靠近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,這里的地質構造極其不穩定,加上降水豐沛,所以山河易容是經常發生的事情。特別是很多地方,右邊是隨時有落石,或者是坍塌下來的山崖,左邊懸崖之下就是洶涌的帕隆藏布。路面很多時候窄的僅容一輛小車經過,而貨車有可能會有半個輪子就懸在了外面,而你又會感覺到路面隨時塌陷到洶涌的急流中去一般。這里是川藏線泥石流最嚴重和規模最大的一段。
通麥天險是陡峭山體上的懸路, 路邊垂直下去二十米就是咆哮的帕隆藏布江, 靠江一側大多沒有護欄,路面不平又非常窄,錯車困難,雨水多,濕滑,急彎多,視野很差,由于山體一側落土的墊高,有些路面還向江邊傾斜,如果靠江一邊輪子離開路基,就會從懸崖上掉到江里,狂怒的江水5分鐘就能把車在石頭上摔成碎片,絕無整體打撈上來的可能。這個景觀在這一段成為著名的“死亡路段”。
近幾年不斷整修,個別點增加了水泥護欄, 改善了一些,有些經常走的人認為通麥天險已經徒有其名,但這14公里路很少有人1個小時通過的,大多數2個多小時走完,平均時速低于10公里。
預防措施:A、避開雨季前行此段路;B、避開路上車輛多時間前行。
二、排龍天險
排龍天險(川藏公路K4101—K4103)是川藏公路西藏境內著名的天險地段,全長1.8 km,地處西藏自治區林芝縣排龍鄉,東接排龍溝泥石流,與波密縣交界, 從字面上來解釋,排龍就是連龍都忘而卻步,難以跨越;排龍天險最為險要的一段要算老虎嘴了, 老虎嘴更有“鬼門關”的說法。該段公路順帕隆藏布右岸沿陡峭的山壁劈山而建,在大老虎嘴處(東久河在此處匯入帕隆藏布)又沿東久河左岸逆河而上。由于地形險峻,地質復雜,公路內側是陡崖峭壁,臨江則是懸崖及奔騰的江水,加之公路狹窄,多急彎,危巖、滾石、洪水及崩塌等山地災害比比皆是,是川藏公路著名的事故多發路段。
預防措施:A、睡眠要充足,精神好;B、了解此路段的最新路況。
三、邦達—八宿段(業拉山)
路況:從幫達出來后路況極差,大坑小坑不斷,翻越業拉山埡口后,又是40公里的下山路,坡度大,易塌方,多為碎石路,要經過著名的怒江七十二彎,其中嘎通溝更是極為險惡。
翻過4800的業拉山后,下山就是怒江。過怒江大橋后。進入著名地“怒江溝”。這里的地質結構是最松散的。土沒粘性,因是2000多米的海拔。又是喜瑪拉雅山脈和橫段山脈的交匯點,即又是干熱河谷地帶,山上沒樹。而河谷風大,故此這里下雨,就是泥石流。不下雨。連著幾個太陽。又是松散的石頭。自然的滾下。是下雨塌,不下雨也塌的地段,沒塌方,趕緊過,住八宿。塌方可在邦達住。
預防措施:A、避開夜晚開夜路;B、避開下雨天前行此段路。
- 相關閱讀:
- 川藏線租車旅游一般幾月份合適